【深化机关党建“五大行动”】2025年度区级机关党建“书记项目”中期成果展示
紧扣“锻造新时代教育铁军”要求,由教体局机关党委书记牵头,以“红帆领航・青苗培塑”为载体,通过“引航+淬炼+关爱”三维模式,推动机关青年干部在政治历练中坚定信念、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,构建党建领航青年成长的长效机制,实现青年成长与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“双向奔赴”。
一是建立“思政+业务”双导师帮带模式。开设“青苗读书班”,为“90后”青年干部选聘政治、业务导师各1名,开展“1+1”精准帮带。通过组织参观“修远馆”、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等,引导青年干部坚定信念。目前,10名青年干部在市级竞赛中获奖,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。二是构建“锻炼+储备”全链条培育体系。实施“杏坛青锐”计划,选派15名年轻干部赴基层跟岗锻炼,形成中期调研报告15篇;打造“青苗开讲啦”平台,通过“讲做法、晒成效、比干劲”锤炼表达能力,提升业务素养。同时,将优秀青年纳入教育系统后备人才库,实行“一人一档”动态管理。三是营造“关怀+激励”暖心成长环境。常态化开展座谈走访,及时掌握青年干部思想、工作及生活情况,通过“一对一”帮扶解决实际问题,让青年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温暖。建立健全阶梯式激励机制,依据青年干部跟岗锻炼表现、竞赛获奖情况等,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到重点岗位担当重担,目前已有多名青年在科室重点工作中承担核心任务。
围绕应急管理主责主业和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,通过制度化、常态化措施强化作风保障,以党建引领推动机关效能提升,构建“党建+业务”深度融合,以贴心服务“护航”企业安全运行,以精准执法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。
一是建立双轨学习架构。开展“每月双培训”活动,即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培训,着力提升队伍综合素养与履职能力。同时组织优秀同志轮流上讲台、当讲师,让“坐着听”变为“自己讲”,倒逼全员深化理论学习、精进业务技能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“每月双培训”6次。二是推行量化动态考核。将全年重点工作“项目化”分解为18个大项28个小项,运用“日周月季”工作研判考核法,推动责任精准落实到科室、个人,局主要领导每月15日固定通报进度、分析堵点、协调资源,打破传统粗放管理模式,切实提升应急队伍硬核作风。三是强化执法创新实践。注重收集企业建议,创新发布“应急护安联系单”,优化政企沟通。实施“首违不罚、轻微免罚”,同时严格裁量行为,主动为企业提供“容错支持”,截至6月,17家企业实行首违不罚,免罚29.87万元。建立“事项清单集成+队伍联合抽查”机制,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“最多查一次”执法。
为培养年轻干部创新性思维,提升用数字技术发现、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数据局机关党委立足青年发展、淬火砺兵,围绕数字政务专题,每季度设定不同主题,开展“四时四竞”即“春学竞思”“夏长竞鸣”“秋收竞起”“冬藏竞省”等活动,不断提升年轻干部数字素养。
一是思辨AI,树牢数字思维。开展“春学竞思”“数‘聚’青年”思辨会、“夏长竞鸣”“我的工作我来讲”风采展示等活动,组织年轻干部作DeepSeek应用交流分享,多维度展现AI技术赋能政务服务精细化、智慧化的新路径,引导年轻干部勤学善思、深耕细研,不断强化数字感知力。二是项目实操,聚焦数字赋能。以青年骨干为主体成立工作专班,推动数字项目攻坚。家纺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入选全省可信数据空间“123+”项目库,圆宏“通捷停”成为全区首个数据资产融资授信案例,“鑫汇养老”数据产品顺利上架,纺知云及“睛灵”AI近视防控数据集作为首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在全市发布。三是培英工程,锻造过硬队伍。以赛促学、以讲促干,深化“秋收竞起”青春展示、“冬藏竞省”尖兵大赛等活动,锤炼本领。以“跨部门数字学习周”“专业技术交流会”等活动为载体,着力构建数字人才交流平台,推动“数字英才”培养,强化数字发展力。
坚持党建引领,发挥妇联优势,以困境妇女儿童、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为服务重点,建立“需求发现-精准帮扶-长效维护”服务闭环,通过“三提三知”责任机制(提户知人、提人知事、提事知情)落实微网格化服务。践行“以热心拉近距离、用细心发现问题、凭耐心化解矛盾、持用心创新服务、靠专心保障质量”五“心”工作法,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。
一是三级联动,组建“巾帼队”。广泛发动女党员、巾帼志愿者等力量,通过区、镇、村三级妇联组织联动,组建232支“敲门嫂”志愿服务队伍,并积极吸纳专业女性人才加入,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。二是深入摸排,敲开“问题门”。重点关注留守儿童、独居老人等群体,同时注重普通家庭在家庭教育、就业创业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潜在需求,详细记录信息与需求,为精准服务打下基础。三是分类服务,织密“幸福网”。根据对象需求,分别为独居老人、困境儿童、困境妇女以及其他困境家庭提供生活照料、学业辅导、就业帮扶、困难救助等个性化帮扶。目前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,解决问题300余个。四是健全机制,拧紧“保障链”。加强部门协作,着力构建“敲门问需—发现问题—按类转介—服务处置”的全流程处置机制和“发现问题—解决问题—回访问效—总结提升”的全链条闭环机制,确保行动精准高效、常态长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