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“组工干部在基层”活动安排,科室近期走访了五接镇辖区内的村(社区),重点调研了经济薄弱村张大圩村。
资源缺,底子薄
“都说五接是个宝地,靠江吃江,靠岛吃岛,我们村是什么都没得靠,少资源、无产业,是个典型的资源短缺村。”村党总支书记陈红亮感慨地说。张大圩村位于五接镇东北角,与如皋市九华镇接壤,与开沙岛相距10公里,村里有2450亩农用地,是一个纯农业村。产业基础薄弱,仅有一家加工小作坊和两间乡村小卖部,90年代村办企业改制,经产权界定后,村里未获得集体资产,村域范围没有一条县道、省道、国道,与外界相通仅靠几条农路,大型车辆难以进出,产业发展受到制约。“2024年村营收入虽然比2023年有了较大提升,但是日常运维费用、人居环境整治等开支较多,增收压力比较大。”分析情况时,陈红亮面露难色。
想“翻身”,先“自救”
2023年起,区里出台“党建强村·双百倍增”十条举措,推动“镇资村管”,在镇党委的统筹下,张大圩村获得了李港卫生院和天后宫瑞诚路24间商铺,目前已出租6间商铺,为集中区外来人口提供购物、休闲、餐饮等商业配套服务,每年为村增收4万元,剩余18间商铺将改造为员工宿舍租售给企业,预计每年增收20万元,李港卫生院待进一步修缮改造后为企业提供仓储服务,预计每年增收9万元。陈红亮介绍,“这几年,村里还积极承接各类民生工程,如G40高速配套‘三改’工程、农村散户污水纳管工程,这些能为村里带来约14万元的收入。”
“强带弱”,拉一把
邻近的天后宫村是五接镇工业集中区所在地,全村现有企业50余家,其中规上企业29家,外来人口近1万人,工业资源丰富、居民消费需求大,2024年村营收入超200万元,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工业强村。在镇党委的推动下,天后宫村与张大圩村签订了帮带发展协议,传授“致富经”,找准“增收策”,成立强村公司,带动周边村共同参与天后宫商业街项目开发。目前,已经完成一期拍租,出租率超80%。“这个项目,村里能分红约15万元,下一步,我们将主动参与做好项目运营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共同受益。”谈到未来的发展,陈红亮充满信心。
思路一变天地变,“无中生有”出新招。经济薄弱村虽然基础情况千差万别,但有着许多的共同特征,比如位置偏僻,缺资金少资源,无资产无产业,短时期难以自己翻起身来。张大圩村的探索启发我们,要打破“就村抓村”的路径依赖,一方面镇级层面加强统筹,资源项目向薄弱村倾斜,另一方面探索“强弱联合”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,推动农村集体经济“齐步走、携手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