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支部一实事 | 十总镇: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集中办好一件事
今年以来,十总镇扎实推进“一支部一实事、一党员一承诺”活动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精准谋划确定镇级重点实事项目61个。从文娱创新到环境治理,从便民服务到帮办代办,广大党员“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行动”,一件件群众关切事、忧心事正逐步转化为满意事、舒心事。
初夏时节,走进十总镇金霞路、朝阳路商业集聚区,道路两旁人行通畅,商铺门前整洁有序,路牙整齐向远延伸,呈现出一派宜人景象。这得益于城管队党支部近期开展的“集聚区道路专项整治”实事项目。
金霞路、朝阳路作为主要集聚区人口密集,道路沿线商户林立、流动摊贩众多,经营活动活跃,一直是“热闹”的代名词。然而,前期调研发现,区域内摊贩违规占道经营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,以及部分商铺厨余垃圾乱堆乱放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,已成为困扰附近居民的“心头事”。为此,城管队党支部牵头,联动31家地区商户,集中开展了为期30天的“集聚区道路专项整治”行动,着力提升镇街精细化管理水平,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。
行动中,党支部确立了“干净清爽、规范长效”的目标,采用“全面排查+重点整治+长效巩固”的工作模式,组织9名支部党员带头,带领11名入党积极分子和26名商户组成志愿服务队,针对违规占道、道路环境差等问题进行集中攻坚。全面排查清理阶段,服务队通过“机械+人工”协同作业,清扫沿路店铺5家,清运暴露垃圾5处,清理乱堆乱放3处,迁移违规摊贩9个,道路面貌焕然一新。针对十总农贸市场、十总小学交通管理重点区域,建立“早、中、晚”巡查监督机制,确保人车分离、摊贩规范经营、商户门前整洁,尤其是在早、晚高峰阶段,通过增设先锋志愿岗的方法,号召其他党员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,进一步增强巡查力量。同时,党支部联合镇维修队对路面路牙进行修缮,切实保障了群众便利出行。
接下来,党支部将建立健全“检查—整改—提升”闭环管理机制,强化常态化巡查。同时,积极引导更多党员、网格员、入党积极分子及商户摊贩加入自治共治队伍,凝聚镇街建设合力,共同绘就十总镇域环境优美、秩序井然、宜居宜业的新画卷。
庙会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,对增强群众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。然而,以往十总镇庙会形式单一、内容不够丰富,吸引力、影响力不强 。为此,社会事业办党支部以“支部实事”为契机,锚定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目标,针对四月庙会活动,精心策划“文明向新赶庙会 产业唱戏促振兴”攻坚行动。
过程中,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,通过专题议事会、座谈会等形式,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22条,并围绕“内容创新”“品质服务”“亮点打造”三个方向建立实事清单,组织三支党员攻坚小组协同发力:一是聚焦活动内容升级,社会事业办党支部联合镇医疗、社会保障和派出所等部门,开展“法治护航 法治润心”普法宣传活动,内容涵盖民法典宣传、电信反诈等,吸引众多群众参与;二是聚焦市场吸引力提升,成立党员服务队,6名党员深入村组农户,精选二爻番茄、狼山鸡等特色农产品,创新打造“乡土优品”展销专线2条;三是聚焦特色亮点打造,安排“菁农先锋”志愿队,整合资源、筹措资金、对接第三方,对民俗表演、特色美食、手工艺品展销等区域实施展位提升改造工程。新增的灯光带、庙会文化台、鲜花展等,成为游客驻足拍照的热门打卡点。活动期间累计吸引参与人次1.1万,同比增长20%,光明网、江苏文明网等国家、省市级媒体先后报道。
下一步,党支部将系统总结本次活动经验,立足居民文化需求,持续优化文化供给,着力构建镇域文化活动创新发展长效机制,让文化惠民成果更可持续、更暖民心。
“21组农田灌溉渠道建得比较早,已经有10来年了,老化破损、渗漏严重、排水不畅等问题日益突出,严重影响我们的粮食生产。”二爻社区居民代表在红网格之家向值班党小组长反映道。党组织接诉即办,第一时间组织4名党员实地核查。经深入调研和民意听取,决定将“渠道升级改造”列为支部重点实事项目。
项目实施过程中,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,紧盯渠道渗漏严重、排水不畅等问题,分类建立攻坚清单,通过组建党员攻坚专班,高效开展“渠道提升”行动,实现农业用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整体升级:一是开展“隐患清零”专项行动,组织9名党员技术骨干逐个排查出渗漏点位23处,同步落实维修工作,保障汛期输水安全;二是实施渠网更新工程,由农水专业党员牵头成立服务小组,牵头协调第三方开展渠道改造,全程跟进管材比选、沟槽开挖验收等关键环节,改造维修渠道1.5公里,切实解决“跑冒滴漏”,灌溉覆盖面积扩大至380亩,同比提升10%;三是构建长效机制,建立“周巡查、月保养、季评估”制度,组织党员按照就近就便原则,定期对渠道状况进行监测,确保问题发现及时、整改及时。
接下来,党支部将不断完善“巡查—反馈—整改”快速响应机制,提高“回头看”复查频次,动态掌握各片区渠道运行情况,精准解决农田用水问题,为乡村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筑牢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