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笋青翠挺直,因其枝叶呈须状,顶端似鳞片,又称“龙须菜”。芦笋高纤维、富营养,是名副其实的“蔬菜之王”,被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“上品之上”。
2024年6月,在通州区东社镇芦笋科研基地,党员“新农人”姜朝晖发现国内首批芦笋超雄株,有望改善芦笋品质,经济效益提高30%以上。
手握“芦笋芯片”,芦笋产业“节节高”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,以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培育为契机,吸引国有企业投资运营,建成3000㎡现代化育苗基地。村集体以土地入股,专家学者提供技术支持,配套初加工中心、冷库,打造“研究-育种-育苗-种植-销售”全链条芦笋经济。发挥支部党员“火车头”作用,辐射周边200余名农户参与种植,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,年产值5700万元,亩均效益超1.3万元。
“小棚子”延伸“大课堂”,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线。芦笋耕学,解密作物种植方式;绿色农学,深度体验农家生活;红色研学,厚植历史文化底蕴。以沉浸式旅游体验,促进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,共绘乡村新“丰”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