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州区委编办坚持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保障民生、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,积极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,通过完善体制机制、优化机构设置、强化编制保障护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。
理顺机制,健全工作体系。坚持管办结合、惩防并举,优化负责未成年人案件的政法机构职能,明确职责从单一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审判、审后帮教拓展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、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诸多领域。督促指导相关单位按照“三定”规定和权责清单要求,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,防范、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,推动形成更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。协调有关部门、群团组织健全工作机制,有序开展普法宣传、帮教解困、家庭指导、预防处置等综合救助和保护工作,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。
优化机构,夯实工作基础。为适应新发展阶段工作需要,将区互联网新闻中心更名为互联网舆情中心,全面提升网络应急处理和舆论引导能力,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。按照“实体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”要求,加强区、镇、村三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,推进区级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,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、儿童主任,织密织牢儿童“保护网”。建设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,广泛开展“童声里的中国”等文艺活动,通过打造推广文艺精品,引导少年儿童扣好人生“第一粒扣子”。
强化保障,充实工作力量。将学校作为未成年人保护主阵地,配合教育系统不同梯次师资需求,精细化制定师资补充计划,为教师公开招聘、人才引进、定向委培提供编制保障,推动师资向乡镇薄弱学校流动。对照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标准要求,在动态调整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,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师需求,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。根据工作实际,用编计划适当向其他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机构和单位倾斜,补足人员缺口,增强部门履职能力。